上周,哈佛荣誉校友基辛格回哈佛做演讲,学校把该活动安排到能承1800人的Sanders Theater。结果求票者不计其数,最后哈佛决定以抽彩票形式网上摇出胜者。尼曼新闻基金会20多人, 只有我一人得了一票。同事们纷纷感叹我的中国名字帮了我独中彩票,还有人说这证明了基辛格多么热爱中国。
基辛格真爱中国吗?
(哈佛校园的Sanders Theater基辛格演讲现场,左二为基辛格。巫楠摄)
2009年春季,我为网易财经频道拍摄一组多媒体短纪录片:“零距离美国金融危机”时,曾在华盛顿报道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的如何调整其经济政策。当时美国精英华人团体百人会举行盛大年会,邀请基辛格做主题演讲,请他回顾中美建交的历史时刻。基辛格当时已经80多岁高龄。他在中国美国的现代史地位举足轻重。在现场的我,感慨这可能是人生唯一的经历能现场听到“活化石”的演讲。当基辛格说,他认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时,我觉得感动。眼前似乎也浮现两国在全球一起叱诧风云的情景。
4月11日在哈佛近两千人的现场,我再次看到了基辛格,他说道,中国和美国未来有不可避免的冲突。基辛格总结他的外交生涯,从多次和中国领导人交道的经历中,体会到中美外交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上。加之从两国发展趋势上,中国是在崛起的大国,美国是在弱化的超级大国。总有一天,两国必有一争,双边冲突不可避免。
基辛格的观点得到了约瑟夫·奈(Joseph Nye)的附和。奈是哈佛肯尼迪学院前院长,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者,外交学中“软实力”和“巧实力”的发明人。巧合的是,奈教授于4月9日在位于哈佛广场的Cambridge Forum做了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演说主要倡导如何冷静看待中美间的冲突。 他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衰落其实力还很强大;而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内部挑战,短期之内羽翼不会太丰满。总之,奈教授的结论中国不会威胁到美国是建立在中国在实力上不会超越美国的假设上。
(哈佛校园的Sanders Theater基辛格演讲现场,哈佛师生如潮水般涌入会场。巫楠摄)
政治家在不同的场合可以采取不同的立场,讲不同的理论。让人难辨真假。事实是,美国没有具体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我在2008年春季整理硕士论文时,有一周多时间在国会山采访,那里的中国专家这么对我说的。中美两国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让两国交流时就像鸡同鸭讲。分歧何时能平?
在这次我认为是平生最后一次看到基辛格的活动现场,与会者分享了一个关于基辛格在哈佛读书时的笑话。据说,他的同学常笑他讲英语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但他到德国讲话时总是避免讲德文暴露他的美国口音。基辛格坚决否认了他试图掩饰他的美国口音。
说到底,基辛格还是美国人。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