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冬假把人都养懒了,国、内外过节差不多:吃、喝,玩 。 哈佛开课两周了,第一周人人都为选课忙得不可开交,Course Shopping是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活动。就像淘宝,好课太多什么都想抓,所以时间允许第一堂课一定要试听。我的最高记录是一天从早到晚在不同的学院间赶了五场课,结果才选到一门十分喜欢的。哈佛的名师太多,但不是名气大讲课就好。有的名气大,脾气也大甚至到傲慢的地步。如果你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反而能发现一些名气不那么大但课讲得相当精彩的老师。比如我五筛四淘到的那门罗马古典诗人维吉尔的《埃涅伊德》赏析课。
名气太大是哈佛的一个问题,有人觉得没必要教育革新;然后教育方式程式化了,真想革新时就很难。所以这周哈佛校长主持进行了全校授课和学习研讨会(HITL SYMPOSIUM)。终场时有教授评论这是哈佛30年来就革新最开放的一次对话。研讨会上最有争议性的讨论是到底哈佛教了学生什么技能?另一议题是哈佛到底该不该推动远程教育?把课程视频化让更多的人低额地或者免费学习哈佛的课程。
针对学生的技能方面,有教授说,哈佛博士生按要求完成了高难度论文,积累了基本的科研能力,但不代表他们会教课,结果很多毕业生只能落脚到一些小城市的二流大学里教书。上世纪是哈佛的黄金年代,哈佛曾在多个学科培养了最精尖的人才。但现在高校间创新和竞争很激烈,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哈佛。哈佛该怎么办?除了教授间互相学习,批评和改进教学方法,有教授提出该在博士生研讨为主的论文里增添一章内容,由学生自己探讨未来可行的教学方式,然后由教授指导。很多教授作出了积极回应。
说到耶鲁大学,近几年他们成了远程教育的领军人,把很多内容都放到了网上,甚至还推出了远程教育的博士课程。在哈佛,政治哲学名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一直在推动全球课堂把他最受哈佛本科生欢迎的课程《正义》免费放到互联网上。近年来,他还和日本NHK电视台合作,联动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讨论一些时下很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比如日本遭遇海啸,是不是所有受灾者都该得到均等的赔偿?
但桑德尔教授的远程化课程遇到很多本科生的质疑,为什么自己每年交五万美金的学费换来的课程内容,别人却可以免费获取?也有些人觉得无所谓,认为视频课程无法和面对面授课和答疑的效果等同。而桑德尔的观点站在更高的道德层面,好的东西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更多的人接受最好的教育才能最大化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他还认为,将来远程课程的质量和现实课堂的质量几乎等同。
我自己觉得在哈佛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她品牌的号召力可以聚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学者、政客来这里讲座。而哈佛所倡导的公平和开放的价值观,让很多名人在这里讲课时能以朴实的面孔示人,发自内心地讲一些东西。这样的现场讲座不是在哪里都听的到的。思想火花交汇着,激发出无穷的动力。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