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初到哈佛,没工夫追溯哈佛的百年历史,整天忙碌着和其他哈佛新生一起追逐校园里的名师。 哈佛“巨星”教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比如肯尼迪学院的Ronald Heifetz 讲授的“领导力”课程和法学院Michael Sandel讲授的经济与法律课程。拼命地博得教授的注意力,可能慷慨地让你听一节课。然后大门关上了(一般各学院先满足本院缴费注册的学生),你又开始新的猎奇,直到找到你的阵地。开学的前两三周,感觉天天都在赶场子。匆匆穿过哈佛庭院时,经常碰到三五成群,前呼后拥的中国游客。耳旁响起熟悉的乡音,脚步也不自觉放慢下来。

   “这就是哈佛!长大了有出息要到这里念书。” 这句话像被录音了一样,不停地在我耳边播放。 显然,中国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促生了中国教育的国际水准。中国家长带孩子到国际最顶尖学府现身说法,为哈佛国际旅游者增添了独特的中国特色。而到哈佛的中国游客人数之多,目的之纯,也再次证明中国式追梦的执着。

哈佛周边商业社区对中国学生和中国游客的热情做出了积极响应。哈佛广场附近大的银行和电话公司都提供中文服务;连哈佛所在的剑桥市甚至临近的波士顿市的地铁售票机也添了中文菜单,这是除英语,西班牙语外的唯一外文服务。关于这个现象,我和一位常年住在剑桥的日本记者交流,他酸涩地感叹:“都没日文服务啊!”

中国家庭的经济实力在哈佛这个精英校园得到了证实。但中国学生是否适合这里的土壤?

美国人都知道哈佛是个金子招牌,哈佛本科生的录取率不到7%。能进哈佛的本科生都被称作“天才”。这样的生源决定了哈佛残酷的竞争环境。英文不地道不行,脑子不快不行,语不惊人不行,再加上钱不多不行,符合这些条件的中国学生能有多少?

此外,哈佛的教授形形色色。除了肯尼迪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明星教授,有倡导并促成在哈佛养牛的神学院教授,有被美国总统钦点由于抨击种族歧视被警察逮捕的非洲裔教授;每年初冬哈佛新生会裸奔,思想和性解放也都被学生挂在嘴边。

鞭长莫及。中国家长们,知道你孩子在哈佛熏陶几年后究竟能长成什么样? 

话题:



0

推荐

巫楠

巫楠

16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记者,2011-2012年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学者,亲身记录哈佛校园的奇人轶事,解释哈佛精神的社会和人文影响力。

文章